邯郸市磁县陶泉乡花陀村兵工厂遗存

时间:2014-07-19 09:18:36

       在太行山深处,提及八路军129师兵工厂,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“涉县西达兵工厂”,即为外界所知的“晋冀鲁豫军区西达兵工厂”。记者近日采访获悉,其实,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陶泉乡花陀村也有兵工厂遗存,且建立时间在西达之前。因其静默多年,渐被外界遗忘,很多遗存亟待整修。
 

00115b58139810df3c0401.jpg

兵工厂遗址

 

00115b58139810df3c0d02.jpg

炮楼

 
“山尖”藏着一个小山村

    29日,记者从邯郸启程花了3个多小时,才辗转来到花陀村,并一路步行登山。该村属磁县最偏远的贫困山村。如今,村里仅住170多人,实际在家人口不足100人,且多是60岁以上,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。村民们生活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山上,外号叫“天尖”。

    目前,这里没有学校、没有商店、没有医疗院,山高路陡,信息闭塞。村支书郭志银称,这里是磁县海拔最高、居住人口最少、老龄化最严重、经济条件最差的一个小山村。

    时光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。据了解,1937年,抗日组织到地势险要的花驼村,发展党员的同时,秘密建立兵工厂。村里老人介绍,兵工厂生产手枪、步枪、子弹、手榴弹、地雷等军火武器,还有军衣、军鞋等后勤物资。

    据老人们回忆,参加兵工厂建设的主要领导有刘少奇、刘伯承、邓小平、田裕民、宗具臣(宗书阁之父)薄一波等人,兵工厂负责人郭志安(林县人),工程师姓邢。当时约有工人200人,工厂车间占有民房200余间,占到当时民房总数的十分之九。

    兵工厂迁往涉县西达

    “兵工厂设备由刘少奇从河南安阳六和沟煤矿运来,后因战争形势需要,1943年底,兵工厂迁到涉县西达。”郭志银说,为了支持兵工厂生产建设,百姓们都主动到野外的石庵子里和山洞里居住,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。

    村里有牲口的农户经常参加兵工厂的内运和外运工作,和部队建立了浓厚的鱼水之情。兵工厂没有吃水和用水就由花驼村组织的马帮到20里以外的地方去驮水。花驼村的水果收入全部支援了兵工厂的建筑,为造枪托村里的木了树和核桃树几乎全部伐光,为兵工厂的生存建设花驼村人民投入了很大人力,物力和财力。

    据老人们回忆,为了兵工厂的安全,村里老党员与日军斗智斗勇,兵工厂设在花驼村7年多时间,始终没遭到敌人的破坏。据有关历史资料显示,抗日战争期间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129师挺进太行山,磁县西部山区陶泉乡花陀村曾经是敌后根据地,那里有八路军的兵工厂遗址。

    “但是,有关花陀村兵工厂遗址的资料,多年来没有系统性的统计整理,也没有‘名分’。特别是当年生产征用的民房,不少都已人去屋空,亟待整修。”郭志银如是说,春节前,他还在一间石头屋下面挖出三枚手榴弹,后被派出所民警取走,以免发生意外。

    村民建议整修规划或可旅游

    记者在花陀村里注意到,该村还有当年警戒守卫的数座两层“炮楼”,楼上四面有枪眼,楼下尚存可躲避的地道。用于生产武器的多是石头砌成的民房、庙宇。如今,很多民房都归于个人,但多是无人居住,年久失修,甚至坍塌。

    村民们建议有关方面或可做个规划,村里古色古香,还保留着纯正的山村味道,完全可以搞红色旅游,建成一个爱国教育基地。如此,既保护了抗日遗存又教育了后代,还能给红色旅游增加一道风景。

网友评论
发布评论(共有条评论

验证码: 匿名发表